中国经济问题 ›› 2013›› Issue (4): 2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极化效应与橄榄型收入结构的达致

收入极化效应的上升通常对应着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下降,这更加深了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CGSS在2003—2008的城镇样本,运用极化指数和曲线,系统地测度及比较了收入结构,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归结了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城镇收入极化效应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U"型特征,但总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意味着中等收入阶层在低占比层面的固化。教育、住房、党员身份等表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的变量对个体能否进入中等收入阶层有显著影响;父辈对子女的传递性途径中,仅教育被证明是相对有效的。另外,性别、区域、年龄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平,以提高居民增收能力,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 出版日期:2013-07-20 发布日期:2013-04-25

  • Online:2013-07-20 Published:2013-04-25

摘要: 收入极化效应的上升通常对应着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下降,这更加深了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CGSS在2003—2008的城镇样本,运用极化指数和曲线,系统地测度及比较了收入结构,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归结了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城镇收入极化效应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U"型特征,但总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意味着中等收入阶层在低占比层面的固化。教育、住房、党员身份等表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的变量对个体能否进入中等收入阶层有显著影响;父辈对子女的传递性途径中,仅教育被证明是相对有效的。另外,性别、区域、年龄也有重要影响。因此,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应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服务水平,以提高居民增收能力,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