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Shaikh基于国民收入恒等式的分析基础上,引入工资—利润率曲线,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索洛残值) 存在技术—分配两重性。也就是说,全要素生产率既是生产效率的体 现,也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过分解发现,劳资分配主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水平,但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影响较小。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可以体现经济效率的提升,但由于各国技术进步类型和劳资分配情况不同,不能在国别之间横向比较。最后,结合决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因素,本文发现中国整体上呈现出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生产率下降的马克思偏向的技术进步类型,但技术变动背后的过程并不符合马克思偏向技术变动的机制。这是因为中国过去的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西方技术为主,体现的是西方国家技术进步的路径,因此,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兼顾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效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