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24年,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4-05-20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陈嘉庚与东南亚华商网络

    刘宏, 张慧梅
    2024 (03):  1. 
    摘要 ( 125 )   PDF(485KB) ( 96 )  

    陈嘉庚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中国及东南亚的华人领袖,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大部分的研究是从人物个体本身出发,本文尝试将陈嘉庚纳入东南亚华商网络的框架中,将人物置于更宏大的时空背景及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其所属的华商群体在特定历史时代如何通过华商网络发挥重要影响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生不息:陈嘉庚的企业家精神

    龙登高, 贾俊英
    2024 (03):  8. 
    摘要 ( 102 )   PDF(501KB) ( 60 )  

    作为20世纪前期南洋华侨杰出企业家与伟大侨领,陈嘉庚彪炳史册,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本文从陈嘉庚企业创新经营与救国救民活动入手,系统论述了在中华自主知识背景下的企业家精神及其内在逻辑。具体而言,整合资源创业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这不仅需要善于合作以催生信用,更需要通过创新突破或改变约束条件,前瞻性地开发和培育市场;同时还需要在识别不确定性中做出决断,勇于担当并驾驭风险。陈嘉庚企业家精神生生不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海内外华商成长,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陈嘉庚精神研究:以慈善捐赠为中心

    焦建华, 耿嘉岐
    2024 (03):  15. 
    摘要 ( 75 )   PDF(630KB) ( 67 )  

    陈嘉庚是我国著名的华侨领袖之一,他个人直接捐赠、领导与组织的慈善捐赠成就非常突出,具有重视教育、社会赈灾、个人捐赠带动群体捐赠等特点,这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是家庭环境等人口学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心理驱动因素等综合促成的结果。陈嘉庚对慈善捐赠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不仅促进了中国教育与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也支援了中国抗战与祖国建设,还增强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凝聚力。陈嘉庚慈善精神给我国的侨务工作和社会慈善事业很大的借鉴与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

    葛扬, 丁涵浩
    2024 (03):  28. 
    摘要 ( 119 )   PDF(543KB) ( 151 )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角度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入探讨。生产力发展是现代化的物质前提和基础逻辑,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生产力,具备契合时代要求的鲜明理论要义,也完全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依托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为此,必须以新型生产关系即制度创新保障新质生产力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安全:理论、目标与能力建设

    刘晓星, 张晨曜
    2024 (03):  39. 
    摘要 ( 83 )   PDF(692KB) ( 64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制高点,金融安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正转向经济金融领域,亟须以新思路重塑国家金融安全格局,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安全的理论内涵及其政治性、人民性、系统性、先进性、国际性的本质属性,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安全的五大核心目标。围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和中心任务,从增强主权货币信用能力、培育高质量金融人才等角度,提出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安全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资产治理与权益资本成本

    郑晓佳, 蔡欣妮, 胡昌誉, 杨格
    2024 (03):  54. 
    摘要 ( 97 )   PDF(576KB) ( 107 )  
    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数据资产指标,试图从权益资本成本的视角实证检验企业数据资产的治理价值,以提供来自企业融资方面的微观证据。结果表明,企业拥有数据资产能够显著降低其权益资本成本;在企业经营难度较大(市场竞争激烈、信息相对复杂、多元化程度较高)、治理机制较弱(股权制衡度低、存在异地独董、地区市场化较不发达)时,数据资产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资产降低了公司风险水平、抑制了代理问题、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金融资产的动态调整

    吴娜, 孙滢, 白雅馨
    2024 (03):  70. 
    摘要 ( 67 )   PDF(581KB) ( 60 )  

    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不同期限结构的金融资产的动态调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存在目标金融资产,且会向目标金融资产进行动态调整;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短期金融资产的调整速度呈倒U型关系,与长期金融资产的调整速度呈正U型关系。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短期金融资产偏离度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长期金融资产偏离度与企业主营业务业绩负相关。研究意义在于从动态视角拓展了不同期限结构金融资产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差异化产业政策对用地成本的影响 ———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的研究 

    李开顺, 胡奕明, 唐紫莹
    2024 (03):  86. 
    摘要 ( 60 )   PDF(622KB) ( 68 )  

    后疫情时代,优化用地成本是提升工业能力和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基础性保障。本文利用省级五年规划文本信息构造产业政策变量,结合土地交易、城市统计以及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产业政策对用地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同产业政策差异化影响用地成本,重点产业的用地成本低,而重污染产业的用地成本高;(2)当地块位于开发区外、出让方为地级市政府以及地块所在省份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时,影响更显著;(3)地方政府通过挂牌出让和向国有企业出让实现产业政策对用地成本的调控。进一步发现,产业政策可以缓解企业用地成本上升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的就业扩张对劳动力市场中过度教育的影响

    彭骏, 赵西亮
    2024 (03):  102. 
    摘要 ( 73 )   PDF(605KB) ( 63 )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城市层面不同产业的就业扩张数据, 察了各产业的就业扩张对劳动力市场中过度教育发生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中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与垄断行业的就业扩张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市场中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但第二产业中的非制造业、传统服务业与竞争性行业的就业扩张对过度教育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制造业、中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与垄断行业的就业扩张能够促进劳动者接受更多或更高层次的教育,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劳动者进入这些产业就业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制造业、中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与垄断行业的就业扩张通过提高劳动者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从而降低了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基本的政策内涵包括:政府应着力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应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规划招生规模;提升职业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中高等技能职业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常守故还是立足长远 ———夫妻共治对企业战略风险担当的影响

    贺小刚, 李婧文, 闫静波
    2024 (03):  118. 
    摘要 ( 59 )   PDF(632KB) ( 50 )  

    本文基于2008—2016年沪深两市家族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夫妻共治下家族企业的战略风险担当动力明显不足。夫妻搭档在战略上的“安常守故”受区域文化环境制约,即地方宗族主义增强了夫妻搭档的战略风险担当水平,而婚姻开放度则降低其战略风险担当水平;另外,公司治理机制如非家族大股东对夫妻搭档的制衡力度越强,其战略风险担当水平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夫妻共治对企业战略风险担当的作用还受到家族系统因素的影响,即子女涉入管理会弱化夫妻共治对战略风险担当的负向影响作用,姻亲成员涉入则会强化夫妻搭档的战略风险规避动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行业务地理扩张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恶化 ———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

    马传慧, 方军雄
    2024 (03):  135. 
    摘要 ( 75 )   PDF(599KB) ( 61 )  

    本文首次系统探讨了银行业务跨区域扩张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研究发现,银行业务地理扩张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显著呈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明显的“地理扩张系统性风险”效应。在使用“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的政策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银行业务地理扩张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主要通过银行间资产相似性的渠道展开。此外,“地理扩张系统性风险”效应主要存在于总部位于中心城市、中心城市高分布度和低股权集中度的银行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特征成因与优化路径 

    吴振磊, 张瀚禹, 程旭翀
    2024 (03):  151. 
    摘要 ( 84 )   PDF(849KB) ( 66 )  

    本文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的现实逻辑出发,基于二者耦合协调机理,运用2012-2021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有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子系统综合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弱于生态保护水平,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增长一平稳波动一稳定增长”的变化特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发展驱动、政府调控、禀赋推动。最后,本文运用灰度预测法进行分析,发现“十四五”期间耦合协调度将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在“十四五”末仍未能达到高水平协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域重大战略与国土空间协同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

    周玉龙, 张珂涵
    2024 (03):  167. 
    摘要 ( 73 )   PDF(775KB) ( 42 )  

    本文使用土地交易和工商企业数据,从供需双重维度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国土空间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北京从供需两端引领国土空间协同;河北与北京功能互补性强,但发展短板导致协同阻塞;天津协同动力有限,存在角色“失位”。供给端,三地在交界地带布局公共服务用地带动空间协同,但存在向内部转移高技术用地的倾向;需求端,协同战略实施抑制了区外购地,促进了交界购地行为,其中国有企业空间协同作用明显,但市场力量有待提升。未来应立足区域重大战略,找准功能定位推动国土空间协同深化,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推动协同水平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供需协同机制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 

    傅芳宁, 李胜兰
    2024 (03):  182. 
    摘要 ( 92 )   PDF(2879KB) ( 63 )  

    在经济全球化调整的国际背景下,从实践层面探讨供需协同机制以实现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转型变得更加迫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本文以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省为例,从供需视角厘清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驱动力及现实困境。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充当着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先行先试”的领头羊和探路人角色,经济发展动力逐步从依赖外资驱动和出口需求向依赖创新驱动和国内需求转变。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广东省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供需协同机制框架,探讨了广东省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势,指出其面临着“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和要素支撑持续弱化的供给侧困境,以及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需求侧困境,进而提出了广东省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供需协同进路取向。这对我国实现供需结构转型、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