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24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4-07-20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习近平关于“数字福建”的重要论述、实践探索及创新发展——从“数字福建”到“数字浙江”再到“数字中国”
    张兴祥 陈夏妍 兰鹏
    2024 (04):  1. 
    摘要 ( 31 )   PDF(647KB) ( 22 )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立足于抢占信息化战略制高点,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数字福建”发展蓝图,开启了福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关于“数字福建”的重要论述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验,在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数字福建”为“数字浙江”提供了实践样本,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从“数字福建”到“数字浙江”再到“数字中国”,习近平深刻洞察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规律和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对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创新元理论建构——基于“主体—动力—环境”框架
    宋冬林 孙尚斌
    2024 (04):  16. 
    摘要 ( 12 )   PDF(1266KB) ( 6 )  
    建设创新强国需要有中国自主的创新理论与之适配,对此,唯物史观提供了横纵一体化的理论框架。首先,创新主体构成创新理论之始基。企业家创新只是人民创新的表现形式,伴随生产方式的变迁,我国创新主体集呈现大众化、多元化拓展。其次,创新动力构成创新理论之主干。人的需要是创新乃至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源,随着个体结成组织、组织结成网络,普遍的交往互动要求创新分力在冲突中聚合、创新合力在源头处激发。最后,创新环境构成创新理论之归宿。我国始终重视创新主体培育环节,在不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基础上提供全方位创新制度供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经济劳动过程多样性的政治经济学审视——回到马克思的劳资合作理论

    高岭 唐瑜 林传学
    2024 (04):  33. 
    摘要 ( 20 )   PDF(755KB) ( 9 )  

    平台经济具有多样性,包括“平台资本主义”和“平台合作主义”两种主要形态。本文通过回顾马克思及其以后的劳动过程理论进展,发现劳资合作是劳动过程理论的暗线,也是理解平台合作主义的关键。然而,国内平台经济文献的分析对象仍留于平台资本主义的批判,分析框架是滞后于实践的布若威的劳动过程理论,忽视了平台合作主义的存在,也无法解释平台经济多样 性。本文提出用“激励—监督”维度代替布若威的“强制—同意”维度,基于此构建的劳动过程的理想型可以为平台资本主义和平台合作主义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平台合作主义展现了平台经济实现劳资双赢的前景,但囿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结构性约束,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果我国能够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台合作主义进行扬弃,有可能发展出真正的劳资合作型平台经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资结构优化对中国转型时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贸易保护主义应对视角

    贺京同 魏哲 汪震
    2024 (04):  48. 
    摘要 ( 10 )   PDF(963KB) ( 5 )  
    本文基于中国投资效率低下等经济特征,借鉴现有文献构建一个考虑中间品贸易、行业间联系与投资效率的理论模型,研究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背景下,优化投资结构对中国经济增 长的潜在影响。理论研究表明,投资效率低下(与贸易成本增加)会抑制经济增长;而优化投资结构不仅能直接提升一国产出,还能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值结构缓解贸易冲击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应用此分析框架,结合32个国家20002014年跨国投入产出数据,本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无论贸易环境如何改变,优化投资结构均可有效助力中国经济稳定,是缓解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有益举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重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家庭消费行为研究
    王志刚 胡宁宁
    2024 (04):  64. 
    摘要 ( 13 )   PDF(634KB) ( 13 )  

    社会网络是理解消费行为和政策制定的重要视角。本文从正式社会网络、非正式社会网络及其特征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家庭微观家庭调查数据,探究双重网络对家庭消费的多维影响 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正式社会网络、非正式社会网络均有利于家庭消费支出与结构调整,促进消费升级。相比于非正式社会网络的全面促消费表现,正式社会网络强度特征主要是促进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支出来促进消费升级。(2)正式社会网络、非正式社会网络可以通过经济收入、信贷渠道影响家庭消费。正式社会网络广度和强度、非正式社会网络广度均能通过收入水平来促进家庭消费支出,非正式社会网络强度虽然挤占家庭可支配收入,但其对消费直接促进作用更为凸显。正式社会网络、非正式社会网络可以通过缓解借贷约束促进消费支出。(3)数字技术使用调节了双重社会网络的促消费表现,且对不同社会网络的调节作用呈现明显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贷支持能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恢复力吗
    徐家鹏 颜晓彬
    2024 (04):  80. 
    摘要 ( 18 )   PDF(1344KB) ( 14 )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恢复问题是后续扶持的关键。在中国农村金融环境下,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信贷支持能否有效提升其生计恢复力还缺乏经验证据。基于陕南地区调研数据,从理论和数理视角阐述信贷支持对搬迁农户生计恢复力的作用机理,并利用PSM6种匹配方法测 算净效应。研究发现:信贷支持能显著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恢复力,这一结论在工具变量法、熵平衡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从信贷类型来看,正规信贷和政策性信贷对搬迁农户生计恢复力的提升作用强于非正规信贷、商业性信贷;信贷支持效果的发挥也有赖于搬迁农户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和资金配置,采取自主型生计策略、城镇安置、将信贷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农户获得信贷支持更能提升生计恢复力。基于此,本文为更好发挥信贷支持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就业
    柳春 余进韬 龚星宇 崔娜
    2024 (04):  97. 
    摘要 ( 19 )   PDF(698KB) ( 14 )  

    企业数字化转型直接而迅速地影响着企业劳动力需求,成为推动高质量就业的新型动力。利用2007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就业规模,优化了就业结构,同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低学历和低技能员工具有显著替代效应。这一结果在利用“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工具变量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扩大了生产规模并拓宽了经营范围,提高了就业规模;而且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并加强了研发投资活动,提高了企业对高学历和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优化了就业结构。进一步分析显示,伴随数字化转型,员工平均工资提高,而劳动成本份额下降。研究结论为数字时代实现就业扩面提质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灵活就业、社会资本与生育行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肖涵 胡龙彪
    2024 (04):  114. 
    摘要 ( 12 )   PDF(1404KB) ( 11 )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灵活就业将成为育龄群体重要就业渠道,影响居民生育行为,而社会资本具有重要机制作用。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灵活就业对居民生育行为影 响以及社会资本的机制作用。灵活就业显著提高居民生育行为,对二孩生育行为促进作用最大,灵活就业更能提高东部地区高学历最佳育龄女性居民生育行为。降低居民社会资本不利于居民生育行为,尤其会显著降低男孩生育数量,社交网络和社会参与起负向机制作用,且社会参与负向作用最大。需优化社会保障以丰裕灵活就业者社会资本,共创生育友好型社会支持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城市化能提高公众的环保参与吗
    陈海山 李长洪
    2024 (04):  131. 
    摘要 ( 12 )   PDF(623KB) ( 8 )  

    近些年,中国城市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发展态势越发明显。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构建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城市化模式是中国社会各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构造的城市化指数和2013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微观数据,本文研究发现:推进城市化能显著提高公众的环保参与行为。究其原因,推进城市化会提高公众的教育人力资本、收入水平、互联网使用以及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认可度,继而对其环保参与产生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为构建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提供经验证据,也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信赋能与企业短贷长投——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李楠 谢雁翔 金振 王雷
    2024 (04):  148. 
    摘要 ( 12 )   PDF(704KB) ( 8 )  
    本文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试点政策对非金融业上市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政策能够有效缓解信贷配给导致的企业短贷长投,验证了短贷长投的“被动论”。机制检验显示,压缩融资成本、延长债务期限、丰富权益融资是其主要作用路径。拓展研究发现,短贷长投的缓解作用在社会信任水平弱、金融发展程度低的地区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治理水平低的企业样本中更显著。经济效应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下企业短贷长投改善有助于提升经营绩效、降低财务风险。因此,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防范金融经济风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商环境距离与企业异地并购

    蓝发钦 胡晓敏 国文婷
    2024 (04):  165. 
    摘要 ( 11 )   PDF(621KB) ( 9 )  

    本文基于营商环境距离视角,发现企业异地并购决策存在“门当户对”效应。地区 间营商环境距离阻碍了异地并购活动的开展;这一阻碍作用在标的方营商环境优于主并方营商环 境时更显著;地区间地理距离放大了营商环境距离对于异地并购活动的阻碍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缩小营商环境距离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企业对于合法性缺失及潜在诉讼风险的担忧,提升了地区间异地并购意愿。营商环境协调发展亦有利于打破地区间文化分割障碍。本文研究结论为深刻理解各地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的必要性、推动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土地投资如何传染—基于同群效应的视角
    王东明 张凯越 欧阳艳艳
    2024 (04):  181. 
    摘要 ( 10 )   PDF(871KB) ( 6 )  

    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土地交易数据,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模型,检验企业土地交易投资决策时模仿性同群效应和学习性同群效应,并实证分析产生机制和异质性因素。结果表明,企业在土地投资决策时存在显著的模仿性同群效应和学习性同群效应,且模仿性同群效应反映在决策当期而学习性同群效应在滞后期。产生机制在于信息学习和竞争驱动,地方政府干预较低或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程度更高,同群效应更显著。在异质性因素上,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和成长期企业更倾向于模仿和学习同群组企业的土地投资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