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25年,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5-10-01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两个结合”的首次理论创新

    裴长洪
    2025 (04):  1. 
    摘要 ( 16 )   PDF(716KB) ( 6 )  
    “两个结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的党的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他还专门论述了“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的经济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首次理论创新。它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反抗黑暗势力的优秀传统,并在中华民族反对剥削的文明基因中创新发展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新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形成了中国独创的理论和思想,它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和民族资产阶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创造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因此,这个在中国首次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是“两个结合”的成功典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主知识体系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荣兆梓
    2025 (04):  14. 
    摘要 ( 11 )   PDF(491KB) (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非仅仅是用马克思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应用科学,而是基于中国实际进行提炼和总结,在守正创新中逐步形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自己独特的学理体系和学术规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造性重构,而且是现代经济学的全新版本。按照这样的学科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设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回应经济学全部基本的共性的理论问题,给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答案;二是构建“有独创性、有标志性 的概念”为基础的概念网络,建成科学严谨、逻辑自洽的学理化体系。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地位都是基本前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两大部类再生产模型的再推进———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

    王丽丽 周建锋
    2025 (04):  24. 
    摘要 ( 14 )   PDF(1402KB) ( 12 )  

    本文提出将系统动力学方法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相结合的创新研究路径。在对资本积累与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动态化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马克思两大部类再生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揭示了不同生产方式下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率相互制约,且与资本有机构成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优先发展第Ⅱ部类以满足人民需求是关键,但需与第Ⅰ部类协调发展;适当调控第Ⅱ部类积累率,能够有效预防经济波动,维持再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积累政策与技术进步的协同配合,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结论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资品部类自主积累的可能性考察———基于两部类积累率模型

    孙小雨
    2025 (04):  40. 
    摘要 ( 14 )   PDF(1538KB) ( 6 )  

    19世纪末,俄国不同政治派别的马克思主义者借助再生产图式,讨论了俄国资本主义是否可以借助国内市场的扩张而发展的问题,由此引出了关于剩余价值实现问题的长期争论。本文基于建构的两部类积累率模型展现了投资品部类自主积累的动态过程,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为了维持两部类平衡,投资品部类不仅需要不断积累,而且需要积累率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考虑到积累率的跨期调整,投资品部类积累率的提升还需要在生产过剩的条件下进行。这表明投资品部类的自主积累在封闭的资本主义制度中面临重重障碍。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升不仅会放松投资品部类增长的边界条件,而且会在整个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减小投资品部类的积累压力,从而延长其达到增长边界之前的积累时间。如果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伴随着剩余价值率的提升,那么投资品部类的积累率相对于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又会上升,从而可能导致积累过程更快达到增长边界。这表明投资品部类的自主积累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知识存量的增长,还需要控制剩余价值率的过快增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政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李佳慧 杨起鸣
    2025 (04):  53. 
    摘要 ( 16 )   PDF(819KB) ( 10 )  

    本文基于2016—2022年中国城市数据,以2019年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数字经济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稳健地表明:试验区建设通过要素激活、动能变革、治理赋能和基建驱动效应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研究发现,试验区效应在非资源型、研发环境更佳、规模更大和经济发展程度更高的城市更显著,但在地理区位上并没有显著的异质性,空间分析表明试验区建设产生的溢出效应大于极化效应,能带动经济距离更邻近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政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杂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为政策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互动中的消费共振———留守父母的消费同群效应

    周先波 吴英明 吴敌
    2025 (04):  70. 
    摘要 ( 17 )   PDF(715KB) ( 6 )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在家庭层面研究留守父母消费行为受其同群消费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留守父母的消费受同村其他父母消费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留守父母消费的同群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在其同群消费足够高时,同群效应趋于稳定。机制分析表明,社交网络是留守父母消费同群效应存在的必要条件,社会学习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渠道,留守父母消费更多的是向同群学习日常性消费,而非追赶炫耀性消费。扩展性研究还发现,留守老人更多学习留守群体的消费行为,留守父母消费的同群效应强于非留守父母消费的同群效应。研究对留守父母社会关怀和养老支持具有政策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化视域下任务距离对劳动力职业间流动的影响

    宁光杰 王瑜
    2025 (04):  86. 
    摘要 ( 20 )   PDF(787KB) ( 20 )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检验了职业间任务距离对劳动力职业间流动的影响,并对由此产生的职业转换成本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任务距离的增加将显著地抑制劳动力职业间流动,成为职业转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职业转换成本的占比分析发现,职业间任务距离的总体占比偏低,而非任务性转换摩擦仍是拉升职业转换成本的主要原因。综上,应助力职业间流动后任务差异的弥合,减少流动中不必要的制度性限制,切实降低职业转换成本,最终推动高效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建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贸易新业态是否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基于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蒋灵多 赵晓静 祁纪
    2025 (04):  102. 
    摘要 ( 14 )   PDF(1356KB) ( 9 )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是稳外贸、促消费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推动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探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可促进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18.6%。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劳动力市场环境改善以及交易成本降低这三个渠道得以实现。综试区建设主要提高了互联网普及率高以及创新能力强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综试区建设对各细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均有显著推动作用。政府应该继续完善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发展、技能匹配与流动人口收入

    徐苑瑜 张晶 范锐
    2025 (04):  118. 
    摘要 ( 16 )   PDF(626KB) ( 9 )  

    当前流动人口融入面临的问题为就业匹配效率不高,影响其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本文利用2015—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城市互联网发展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工具变量回归结果显示,城市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增加流动人口的收入。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成立。在个体层面,年轻、高学历和具有高技能的流动群体受益更多。该影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互联网发展会增加流动人口使用互联网就业的概率,降低摩擦性失业,提高其技能匹配度来促进收入增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信息化与学生发展 ———来自“班班通”建设的证据

    王晓霞 王薇
    2025 (04):  134. 
    摘要 ( 12 )   PDF(718KB) ( 6 )  

    本文利用“班班通”建设这一自然实验,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初中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班班通”能够提升农村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未发现显著影响考试成绩的确切证据。但是,“班班通”能够显著改善非认知结果,该作用在农村学校更强。“班班通”的积极成效主要集中于男生群体,在不同家庭经济背景、教育背景的学生之间没有差异,但是家有藏书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积极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教师更多地使用信息化设备、师生课堂互动增加、学生校园生活表现改善是主要的作用渠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税收贡献与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杨天宇 黄崇乐 王越
    2025 (04):  149. 
    摘要 ( 12 )   PDF(581KB) ( 5 )  

    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 成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种治理方案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涉诉案件在注册地法院审判时胜率更高,即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确实存在;(2)上市公司对注册地的税收贡献对其本地诉讼胜率有正向作用,即地方政府保护本地税基的行为是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3)政治关联也是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之一,但其重要性低于地方政府保护本地税基的作用;(4)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司法集中管辖改革和法院人财物统管改革都可以抑制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去杠杆、影子银行治理与实体企业降杠杆

    张勇 梁燚焱
    2025 (04):  165. 
    摘要 ( 15 )   PDF(586KB) ( 9 )  

    本文基于影子银行治理下的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金融化渠道,系统考察金融去杠杆政策对实体企业降杠杆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去杠杆显著加快了过度负债企业资本结构向目标水平调整,说明金融去杠杆能够有效驱动实体企业降杠杆。与金融加杠杆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强化企业金融化的渠道来引致企业杠杆上升不同,金融去杠杆主要是通过收紧企业融资约束而非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渠道来引致企业降杠杆。与国有、大规模、非房地产(基建)行业相比,金融去杠杆对非国有、小规模、房地产(基建)行业企业的降杠杆效果尤为显著。“宽货币”政策会通过弱化企业融资约束渠道来减缓金融去杠杆的作用力度。本研究为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政策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卖空机制有助于减少国有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吗

    苏梽芳 王婷伟 李嘉政
    2025 (04):  182. 
    摘要 ( 13 )   PDF(701KB) ( 6 )  

    卖空机制的存在不仅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生产行为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手工整理2011-2021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企业安全生产数据,从事前威慑效应视角考察了卖空机制对国企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卖空机制有助于减少国有企业员工死亡和伤亡人数,促进国有企业安全生产,且该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政府对安全注意力度较低的地区中更加凸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卖空机制能够通过内部公司治理渠道助力国有企业安全生产。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卖空机制影响后果的理解,也为相关部门和国有企业治理和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